• 若已經喪失監護權,依法律是否可要求監護權轉移?

    可以的,法律親權行使的另一方(無監護權者)隨時可向法院聲請改定監護人,申請變更行使親權的人。只要找出監護權人對子女照顧不週的事實證據,法院基於保護子女的立場,將會審慎考慮是否改定子女法律監護權(親權)!申請監護權轉移的一方,發生以下情形時,禁止轉移。如:受傷、殘廢、四肢不能動彈,生活限於困頓無法扶養子女,或是因犯罪入獄而無法照顧子女,或濫用親權凌虐子女,拒絕他方探視、罹患重病,無法再照顧孩子等。

     

    我的未來可自己決定!民法將增訂「意定監護」

    有鑑於國內已進入高齡社會,現行成年監護制度,可能無法符合受監護人意願,法務部參考國外立法趨勢,在法律民法中增訂成年人意定監護,讓民眾可依自己意思,選定未來監護人,在現行由法院依職權選定的舊制外,多一項選擇,修改法律草案已送行政院審議。

   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,簡單來講,就是自己的未來由誰照顧、由誰監護,可以自己決定。

    陳明堂舉例說,不久前,有一名長期住在台北榮總的老婦人,她先生已過世、獨生女又長年居住在美國;現行法律下,法院即使選定她女兒為監護人,實際上並無法執行,新法讓老婦人可先指定身邊信任的人擔任她的監護人。

    孩子法律民法規定,成年監護,只有在本人喪失意思表達能力時,如重度失智、失能、癱瘓等情況下,經聲請人聲請,才能由法院依職權宣告監護;法院依職權選擇配偶、四親等內親屬、一年內曾同居者等適當人為監護人。

    隨著高齡、單身人口日增,加上不少家庭成員間關係疏離,法務部參酌日本、英國、德國等國家有關成年意定監護的立法,並審酌我國國情,在法律民法親屬編中,增訂「成年之意定監護」,共新增九條條文。

    可選擇一人或數人 共同監護
    法律條文規定,成年民眾可事先與人約定,當無法自理生活、受監護宣告時,由一人或數人擔任監護人;若選擇數人共同監護、可約定個別的執行職務,如有人負責照護、有人負責財務管理等。意定監護契約應由公證人作成公證書,並由公證人在七天內以書面通知當事人住所地的法院,意定監護契約在當事人受監護宣告時即發生效力。

    在意定監護契約生效前,當事人得隨時撤回,同樣要由公證人作成公證書後,才生撤回效力;若是在契約生效後想改變,則必須有正當理由,聲請法院許可終止契約。

    財產管理 也可事先指定權限
    此外,為貫徹當事人自主原則,對於財產管理與處分,新法律法也賦予當事人事先指定權限;若當事人在意定監護契約時,已特別約定受任人代理購置、處分不動產,或得對受監護人的財產進行投資,應以當事人意思為優先,法院的許可權,只能在意定監護契約未約定時,酌予補充。

    法務部的孩子法律事務司司長鍾瑞蘭表示,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,有些人病痛纏身、失去健康、即將失智、甚至喪失部分行為能力,越來越多人希望擁有「當年邁無法自理生活後,誰來照顧自己」的選擇權,新法較符合人性尊嚴及本人利益。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
    法律諮詢